词语:林纾(1852-1924)(208)

查询词语:林纾(1852-1924)

汉语拼音:línshū

词语林纾(1852-1924)基本解释:

文学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冷红生,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光绪年间举人。曾在京师大学堂任教。早年参加戊戌变法,后思想转向保守,晚年反对新文化运动。曾依靠他人口述,用古文译出《巴黎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一百八十余种。有《畏庐文集》等。

 

词语林纾(1852-1924)在线造句,用林纾(1852-1924)造句

用林纾(1852-1924)造句
    1. 林纾的翻译在中国翻译史乃至中国现代史上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 本文把林纾古文论定位于“中国古文论的集成与终结”。

    3. 人类文化学对文化的分层为本文提供了林纾文化误译分类的理论框架。

    4. 多元系统理论还为解释以林纾为代表的不忠实的翻译提供了启示。

    5. 长久以来,林纾的翻译就是译学界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之一。

    6. 在此以前,严复、林纾、梁启超等人的翻译,均可视为归化的翻译。

    7. 道德选择;道德冲突;翻译价值;林纾;小说翻译。

    8. 作为第一个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人,林纾在中国的翻译史上的地位是显赫的。

    9. 林纾的文言短篇小说别具一格。

    10. 林纾一生共翻译外国文学作品180多种,史称“林译小说”。

    11. 是啊,晚清期间也涌现了很多翻译家,最出名的林纾,你知道吧?

    12. 林纾性格狂荡不羁,表现出不与世俗合作的态度,因此屡遭世俗的诽谤。

    13. 林纾的译作中出现了许多的“讹”,也引来了众多的批评。

    14. 哈葛德著,林纾、魏易译:《迦茵小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5. 林纾前后期翻译在态度上的不同,从这一点看得出来。

    16. 林纾译文不忠的因由探究及启示

    17. 林纾与严复散文、译述之比较

    18. 文学转型时期的矛盾与惶惑--林纾试论

    19. “林译小说”与林纾文学创作的关系

    20. 林纾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21. 从权力话语看林纾翻译中的改写

    22. 林纾的翻译小说与近代社会思潮

    23. 林纾和庞德译作的期待视野

    24. 林纾和庞德翻译中的接受环境

    25. 林纾短篇小说的艺术创新及其缺陷

    26. 林纾翻译小说的爱国动机

    27. 福州近代文化巨人林纾在晚清

    28. 林纾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29. 从文化学派翻译观比较林纾和庞德的译介活动

    30. 权力话语与林纾的翻译

    31. 简论林纾的中长篇小说创作

    32. 林纾的西方观与妇女观

    33. 林纾翻译研究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