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渊明(288)

查询词语:渊明

汉语拼音:yuānmíng

词语渊明基本解释:

1.深远明达。

 

词语渊明在线造句,用渊明造句

用渊明造句
    1. 历史上诗人陶渊明以爱菊而著称。后人也习惯于将陶渊明采菊的行为归因于他对菊花的喜爱。

    2. 眼前,一位手持锄头的田园中人漫步于花草之中,那是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

    3. 渊明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隐士,同时也是田园诗歌的开山鼻祖。

    4. 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只可惜他生不逢时。

    5. 渊明的家庭情结也是其田园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6. 《史记》是陶渊明在晋宋易代之际反复阅读的一种典籍。

    7. 渊明的本体论思想并不系统,而是从他的诗文中透现出来。

    8. 渊明《连雨独饮》云:“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9. 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这一时期的陶渊明研究呈现出由古典型向近代化转变的特征。

    10. 渊明的美学观虽不像他的诗那样尽人皆知,但在美学史上却是独放异彩的。

    11. 若千百年前的陶渊明真的有灵,必定欣然。

    12. 渊明并没有从现实生活中抽身退出,成为一个虚无主义的隐士。

    13. 庄子和陶渊明就是这么一类人物,他们的精神简朴纯正,非渺小的人所能望其项背。

    14. 探索这种现象,对于研究陶渊明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5. 本文论述陶渊明诗文蕴含的自然生态观及人文生态观。

    16. 渊明研究这一阶段呈现出由古代向近代过渡的特点,代表人物有:龚自珍和谭嗣同。

    17. 而对陶渊明的辞官不仕、安闲自适的隐居生活极尽赞美之词。

    18. 阮籍诗中经常提及失眠,而陶渊明的诗中也有“漫漫长夜”。

    19. 渊明的读书方式,使其容易通过审美而与神话精神直接感通。

    20. 渊明一生历经坎坷,形成了旷达超远的人格境界。

    21. 渊明《归田园居》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2. 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23. 希望透过本研究,提供大家阅读陶渊明作品时,能获得更完整、更清晰的印象,进而得到心灵的喜悦。

    24. 在陶渊明的诗歌世界里,云象征着一个自由的理想的世界;

    25. 《桃花源记》是收录在《陶渊明集》中的一篇散文,但它也同时被作为一篇小说收录在《搜神后记》里。

    26. 本文将介绍陶渊明的几次出仕和几次归隐,并且着重分析造成陶渊明仕隐矛盾的原因。

    27. 清朝左宗棠“泡上一杯浮梁茶,读上一首渊明诗,真的野人归隐也”的感叹;

    28. 柳永和陶渊明作为浪子和隐逸的文化代表成了元代社会的偶像。

    29. 渊明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30. 我们可以从这些评价中透视鲁迅对陶渊明归隐乃至对传统文化的真正态度。

    31. 渊明人格的形成,和他独特的生平经历和时代环境有关。

    32. 历代对陶渊明的接受都各取所需,各有侧重,因此造成了陶渊明形象的多样性。

    33. 本文试图对阮籍、陶渊明二人的饮酒生活、诗歌内容、心灵世界进行比较。

    34. 阮籍是苦闷的象征,而陶渊明则象征超脱、飘逸、潇洒,他们的归宿不同。

    35. 渊明诗歌与屈原及《楚辞》本属两种不同的审美趋向。

    36. 渊明不满意他所处的时代,有他自己的理想社会憧憬。

    37. 渊明诗文创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38. 渊明的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

    39. 渊明的生活条件虽极其简陋,但他活得却很欢乐。

    40. 渊明田园诗的审美特性。

    41. 并以此为依据浅析陶渊明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山水园林思想。

    42. 渊明“质性自然”的内涵

    43. 东晋的文学家陶渊明写了一片著名的文章叫《桃花源记》。

    44. 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也是最值得钦佩的隐士。

    45. 从接受史来看,陶渊明及其诗文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被人们认识清楚的。

    46. 《古诗归》选录陶渊明诗作数量最多,且评价极高。

    47. 诗人陶渊明一生几多沉浮,在官场的倾轧下,最终逃离尘网,躬耕南山。

    48. 渊明在十三年间屡仕屡隐,可见其内心经过痛苦的挣扎。

    49. 这些,就构成陶渊明作为一个得自“江山之助”的杰出田园诗人的重要底蕴。

    50. 在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等人的创作中,集中表现的是忧生的矛盾和痛苦,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超越和永恒。

    51. 本文针对冈村繁最近在中国大陆出版的陶渊明新论提出批评。

    52. 从《文选》挽歌选篇来看,缪袭、陆机、陶渊明三家诗在挽歌诗体的发展演变中极具代表性。

    53. 我知道陶渊明就是这样融入自然的。

    54. 渊明向大自然的远游远观,使其与自然冥会为一,构成其诗歌的空间之远境;

    55. 从白鹿洞学规看朱熹对陶渊明的尊崇

    56. 对陶渊明《饮酒》组诗之一的两个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57. 渊明与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的比较

    58. 从陶渊明对酒的态度看其心路历程

    59. 痛苦化为美丽绝望变成升华--试论陶渊明人生的“幸福结局”

    60. 情感的执着与理性的超越--解悟陶渊明的人生理念及时代价值

    61. 渊明的田园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园林的影响

    62. 学习了很多知识还是不理解陶渊明的《饮酒》诗

    63. 焦灼感:陶渊明诗歌思想的一种解读

    64. 渊明诗歌玄学意蕴表现特征论

    65. 渊明对家族风范的承续

    66. 孤独的体认与化解--陶渊明文学精神新释

    67. 论陶渊明对理想人格的探求及独特的美学倾向

    68. 渊明不为五斗米的体面而折腰,带月荷锄归;

    69. 渊明在唐代的地位及其与王维、孟浩然之关系

    70. 谈陶渊明后期隐逸生活的另一面

    71. 渊明与佛教关系新证

    72. 解读陶渊明田园诗中的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73. 平淡出于自然--陶渊明“自然”心态解析

    74. 含泪的幽默--浅论陶渊明诗文中的幽默感

    75. 渊明隐居及其思想再评价

    76. 构建理想的精神家园--论陶渊明的人生态度

    77. 鸟意象与陶渊明玄学思想的形成探析

    78. 试论陶渊明田园诗的现实性

    79. 试论陶渊明诗文真率美的美育意义

    80. 渊明诗歌叠词的翻译策略